書似青山總亂疊
退休之後的第一個大工作,就是要清空辦公室的書,然後得在家中騰出起碼等量的空間,把那些書移位到家中。但是當然,家中沒有這種空間。所以,家中的整個空間要大改造,並且,把家中還有辦公室的許多書轉送或丟掉,如此才能達成那個「移位」的工作。這也是個大工程,許要仔細與決心,畢竟,兩地許多的書當初也是花不少錢買而逐漸累積出來的。
我最近常在疑惑一事,就是我過去的辦公室、還有家中,哪來那麼多的書與文件呢?怎麼會整理出那麼多的文件與書籍?這些書,我估算一下,有的有三十多年以上的歷史,從在紐約努力影印的資料開始,它們如地質層般的逐漸沈澱與積累,而現在要轉移辦公室的書,那就如大地震,許多累積億萬年的多層地層,就會整個暴露出來(而當年高中大學時代在臺灣買的許多中文書,基本上都不見了,現在不知在哪裡,就姑且不論)。而我在家中、辦公室裡的整理、篩選、留或送或丟棄,是否就如一個地質學家或古生物學家一樣,在仔細檢查那些幽微的地層與化石?所以剛開始整理家中的書山時,看到地上一堆堆按分類的書,瑞琪會說古人云「書似青山總亂疊」,庶幾近之?
當然,這個大整理,真的頗辛苦與勞累,還要把書東搬西搬,有時連腰都有點閃到,還特別去醫療器材店買護腰的帶子。不過,在整個過程中,也不禁有了些感想,有了些心得,在這裡寫幾點,算是記錄,也給朋友們參考。
一,我過去有哪些書,其實有些不記得了,所以我說像地層的積累,等要一本本檢驗時,常有一些驚訝。對,我記得是有這本書,有的當年還劃過重點。這個喚起的過程,讓我重新回顧我過去在閱讀書籍上的軌跡,也順便回顧及整理了我過去的心路歷程與夢想。那麼,這些過去逐漸消失的軌跡,我今天是否還要將他們拾回呢?但是從今年65歲起,我大約只有十五到二十年的研究生涯了,我需要做選擇。
二,哪些書是要送走(給圖書館或朋友或由學生挑選走)、要丟的?我決定,有些當年買的書,如果十年十五間都沒讀過的話,除非我特別喜愛,否則我也不期待未來的十五年還會閱讀它們,那就必須去之。另外,如果感到我未來十幾年大概不會再做某些類的研究的話,那麼那些書也可以去之(當然有時也會有之後的惋惜),除非某書我已看過大部份,則可留下。而如果有些書或文件,我知道有哪些朋友在作研究的,那還得有另外一個聯絡與寄送的程序,並不容易,但是讓這些書或文件有最好的去處,那就走的心安而有價值。
三,十二年前從清華轉到陽明時,我大約贈給陽明圖書館十箱書,許多書當年覺得可以送走,我之後不會看,但後來我卻忘了已送走,而當自己的研究有了新方向,又記起要看某本書,而且還記起我有該書,可是卻遍尋不著,只好後來到圖書館去借,結果借來後,卻發現書扉頁上,有圖書館感謝我過去贈予此書的字樣!這固然是笑話一則,但若從地質學來說,讓我想到,原來屬同一地質且很接近的古生物,但卻因為大陸飄移,原本很接近的同一地層斷成兩片,分別留在越飄越遠的兩大陸邊緣,等到後來,才發現在大西洋兩岸有著類似的化石層吧。最後,除了過去的贈書外,最近我又分批送了圖書館書好些箱書,最後的一次有七十多本,後來圖書館告知,他們收錄了五十多本,心理也覺得比較安慰。
四,除了前面提過的整理過去的心路歷程、決定書的去留與好走、惋惜已走的卻又重逢的笑話等,當然也有些書,過去不覺得多重要,只是聊備一格,但今天在新的觀點下,會發現有些舊書很重要,而自己就有,這是整理舊書下的新喜悅。所以,在這些種種的亂疊青山中,真是看書「燈如紅豆最相思」。
(傅大為 2019/7/13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