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年談談老虎的炫麗與哀愁
其實十二生肖,大都是過去的家禽與家畜,或類似家的寄生物,如鼠,或是家附近的野生物,如兔與猴。而除了龍的不可捉摸或純想像外,就剩下蛇與虎了。但蛇談不上炫麗,說炫麗、兼及雄偉的,那就只有老虎了。但老虎的炫麗,是致命的炫麗。
虎在中國歷史中出現很早,甲骨文中就有虎。但古代似乎老虎尚未遍及中國各處,記憶所及似乎比較侷限在西北部,漢代就有李廣射虎(石)、班超探虎穴的故事。但虎的真實形狀與動作,其實古代人並不十分清楚。部分原因,大概就是牠的致命與神出鬼沒、來去如風(風從虎)。古代畫家對於畫十二生肖的動物,最困難的,大概就是畫虎。成語裡面很多的笑話,就是在反映這種困難。如宋代以來對於畫虎與畫馬不分的困擾(馬馬虎虎)、畫虎不成反類犬、畫虎畫皮難畫骨、虎頭蛇尾等。
現代貓奴的最愛,貓,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裡,沒有份。據說貓是唐玄奘才帶進中國的,為了要防止老鼠啃佛經。但之後貓就遍佈中國,要畫虎,反而不如先看看貓,所以清代有「照貓畫虎」之說。或許,這也是為什麼,虎年的福虎,除了動物園裡的老虎可參考外,不少的福虎看起來其實有點像可愛的家貓,少了那份炫麗、雄偉、與可能的致命。
但是不止古代的虎難畫,明清以後到今天,老虎也越來越少了,有些亞種已經絕跡。老虎在中國,除了古代比較在野外山林出沒外,在民間進入村鎮傷人的「虎患」比較少,但到了明清,中國的虎患卻大為增加,各地地方誌裡很多記載。我參考中國作家額尔瑾的說法「中國古代虎患:虎患傷人、百姓苦不堪言」(2016),明清的虎患記載514次,是過去千年的85倍。而且從過去民間的打虎英雄隻身入山打虎,轉變成由官府主導的獵虎。為什麼呢?額尔瑾的說法是,因為明清人口大增,不斷向山林開墾,讓老虎的棲地大量縮減,所以不得已,老虎遂下山,正式向人類宣戰。另外一說,則說明清農民戰爭很多,地區人口銳減(如四川),導致虎患進入村莊。但不論如何,自然界的老虎,即使是群虎聯合出擊,最後也難敵近現代的人類社會。49年以後,中國為了擴大農村生產,更進一步捕殺老虎。就以野生華南虎為例,到了今天基本上已經絕跡,只在動物園裡存在。
今天很多國家都把老虎列為保護動物,每年的七月29日為全球的老虎日,紀念老虎昔日的容光,與反映今日的哀愁,成為汪洋大海中一隻被pi馴服的瘦孟加拉虎。過去女性主義科技研究者哈洛薇(D. Haraway)在研究非洲猩猩的文化現象時曾說,當人類完全獵殺與宰制猩猩之後,保存猩猩的環境倫理才會開始興起。這對老虎而言,也是如此。
在虎年,當我們希望想像中福虎帶給我們人類福氣與財富的同時,也不要忘了真實老虎的炫麗與哀愁啊。
大為 2022/2/8
(又及:寫這篇短文,來自之前我對「馬馬虎虎」一詞來源的好奇。對於老虎這樣一個題目,疏漏、臆想與錯誤之處必多,還請識者不吝指正)
留言
張貼留言